目前,SC與LC光纖連接器在眾多連接選項中脫穎而出,成為市場上最炙手可熱的選擇。這兩款連接器不僅堅固耐用,而且均能提供卓越的性能表現,同時價格也相當親民。然而,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它們之間由于設計和尺寸的不同,無法實現互換使用,這是廣大用戶在選擇時需要注意的。


那么,面對這樣的選擇難題,您是否清楚哪一種連接器能最完美地契合您的項目需求?而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中,哪一種又更具潛力與前景?為了幫助您更好地做出決策,我們打算深入剖析SC與LC光纖連接器之間的核心差異,通過詳盡的比較與分析,揭示它們各自的獨特優勢與應用場景。

SC光纖連接器

LC光纖連接器
SC和LC的比較概述
盡管LC與SC連接器在插入損耗與回波損耗這兩項關鍵性能指標上展現出相近的優異表現,但它們之間的主要差異聚焦于尺寸與設計層面。具體而言,LC連接器以其顯著縮小的體積脫穎而出,其尺寸僅為SC連接器的一半,這一特點構成了LC連接器最為引人注目的優勢所在。
插芯尺寸
SC連接器采用了標準的2.5毫米陶瓷套圈,這一設計在行業內樹立了標桿。而為了與SC連接器一較高下,LC連接器應運而生,它創新性地配置了1.25毫米的陶瓷套圈,尺寸上僅為SC的一半,展現了其更為緊湊與高效的設計特點。

設計
LC連接器獨特地采用了帶閂鎖的推/拉操作機制,這種設計不僅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還增強了連接的穩固性。相比之下,SC連接器則沿用了傳統的卡入式耦合設計,通過卡入式接口實現光纖的緊密連接。
成本
通常情況下,SC連接器的價格相較于LC連接器更為親民。但隨著規模經濟的形成,兩者之間的成本差距會逐漸縮小。
應用
使用方便
盡管LC連接器的尺寸優勢使其在高密度環境中備受歡迎,但這也帶來了一定的操作挑戰。與SC連接器相比,由于LC連接器尺寸較小,其插入與取出的過程可能會稍顯困難。
重復性
上表顯示,SC 具有 1000 次配接次數,是 LC 的兩倍。
歷史與聲譽
SC連接器自1991年誕生以來,歷經三十載風雨洗禮,始終以其穩定的性能與廣泛的應用領域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而LC連接器,作為后起之秀,于2002年橫空出世,盡管歷史底蘊不及SC深厚,但其憑借小巧的尺寸與卓越的性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迎頭趕上,展現出強大的市場潛力與競爭力。
使用轉接適配器或線纜連接 SC-LC
實現SC與LC連接器之間的轉換其實相當簡便,只需借助SC-LC或LC-SC轉接適配器/跳線即可輕松實現。這種互操作性確保了用戶在光纖網絡構建或調整時擁有更高的靈活性和便捷性。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光纖連接的效率與密度,用戶還可以選擇使用模塊盒,通過MPO電纜來集中管理多個LC或SC鏈路。
結論

SC光纖連接器
SC,即“Standard Connector”的縮寫,常被稱為方形連接器或卡入式連接器,也是業界公認的標準連接器之一。這款連接器源自JP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的設計智慧,是陶瓷套圈技術問世后迅速搶占市場先機的先驅之一。SC連接器采用了獨特的卡入式耦合機制,配備有方形外觀與彈簧式2.5毫米套圈,自1991年起便作為TIA-568電信標準的首個標準化連接器,引領行業潮流。
盡管SC連接器在初期因價格較高(約為ST連接器的兩倍)而面臨市場挑戰,但隨著其普及度的提升,生產成本逐步降低。憑借其出色的性能表現與高效的部署能力,在LC連接器問世之前,SC一直穩坐最佳連接器寶座。如今,SC連接器已廣泛應用于單模光纖電纜、模擬CATV系統、GPON、GBIC、EPON ONU、光纖媒體轉換器以及點對點通信、PON等多樣化的數據通信與電信領域。


此外,SC連接器嚴格遵循FOCIS 3光纖連接器互配性標準TIA-604-3,不僅在單工和雙工應用中表現出色,更在保偏應用中成為僅次于頂尖選擇的優質方案,持續展現其在光纖連接領域的強大實力與廣泛適用性。

LC光纖連接器
LC,全稱為Lucent Connector,直接承襲了其設計者Lucent Technologies(朗訊科技)之名,其誕生旨在響應市場對更小尺寸、更低損耗連接器的迫切需求。LC連接器創新性地采用了僅1.25毫米的套管設計,體積僅為SC連接器的一半,因此也贏得了“小型連接器”的美譽。
憑借其超小的體積、簡化且加速的操作流程、卓越的插入損耗控制、整體系統的高可靠性,以及獨具匠心的閂鎖式推拉設計,LC連接器迅速在單模與多模光纖部署領域嶄露頭角,并逐漸確立了其主導地位。盡管初期因朗訊科技設定的較高許可費用而未能立即引起轟動,但LC連接器憑借其卓越性能最終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如今,LC連接器已成為光纖連接器領域的佼佼者,廣泛應用于各類高密度網絡環境,包括但不限于數據通信、SFP及SFP+收發器、XFP收發器等高端應用場景。此外,FOCIS 10光纖連接器互配性標準TIA-604-10還進一步細化了LC連接器的分類,涵蓋了單模LC APC、單模LC UPC以及多模LC UPC三種類型,以滿足不同場景下的精準需求。


SC和LC的比較概述
盡管LC與SC連接器在插入損耗與回波損耗這兩項關鍵性能指標上展現出相近的優異表現,但它們之間的主要差異聚焦于尺寸與設計層面。具體而言,LC連接器以其顯著縮小的體積脫穎而出,其尺寸僅為SC連接器的一半,這一特點構成了LC連接器最為引人注目的優勢所在。
名稱 | 插拔次數 | 套圈直徑 | 標準 | 成本 | 上映年份 | 使用方便 | 應用程序功能 |
SC | 1000 | 2.5 毫米 | TIA-604-3 (FOCIS-3) | 更便宜 | 1992 | 更輕松 | 數據通信和電信應用,例如 GBIC、PON 等。 |
LC | 500 | 1.25 毫米 | TIA-604-10 (FOCIS-10) | 更高 | 2002 | 不太容易 | 高封裝密度,SFP+/SFP28、QSFP+或QSFP28等。 |
插芯尺寸
SC連接器采用了標準的2.5毫米陶瓷套圈,這一設計在行業內樹立了標桿。而為了與SC連接器一較高下,LC連接器應運而生,它創新性地配置了1.25毫米的陶瓷套圈,尺寸上僅為SC的一半,展現了其更為緊湊與高效的設計特點。

設計
LC連接器獨特地采用了帶閂鎖的推/拉操作機制,這種設計不僅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還增強了連接的穩固性。相比之下,SC連接器則沿用了傳統的卡入式耦合設計,通過卡入式接口實現光纖的緊密連接。
成本
通常情況下,SC連接器的價格相較于LC連接器更為親民。但隨著規模經濟的形成,兩者之間的成本差距會逐漸縮小。
應用
SC連接器因其對信號精度的高要求以及對回波損耗的敏感性,特別適用于那些對信號質量有嚴格標準的應用場景。然而,由于其相對較大的尺寸,SC連接器在高密度部署環境中可能會受到限制,不利于空間的最大化利用。
相比之下,LC連接器憑借其小巧的體型,在數據中心、電信交換中心等追求高密度部署的場合中備受歡迎。它能夠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空間資源,滿足這些環境對光纖連接器高集成度、低空間占用的需求。
使用方便
盡管LC連接器的尺寸優勢使其在高密度環境中備受歡迎,但這也帶來了一定的操作挑戰。與SC連接器相比,由于LC連接器尺寸較小,其插入與取出的過程可能會稍顯困難。
重復性
上表顯示,SC 具有 1000 次配接次數,是 LC 的兩倍。
歷史與聲譽
SC連接器自1991年誕生以來,歷經三十載風雨洗禮,始終以其穩定的性能與廣泛的應用領域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而LC連接器,作為后起之秀,于2002年橫空出世,盡管歷史底蘊不及SC深厚,但其憑借小巧的尺寸與卓越的性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迎頭趕上,展現出強大的市場潛力與競爭力。
使用轉接適配器或線纜連接 SC-LC
實現SC與LC連接器之間的轉換其實相當簡便,只需借助SC-LC或LC-SC轉接適配器/跳線即可輕松實現。這種互操作性確保了用戶在光纖網絡構建或調整時擁有更高的靈活性和便捷性。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光纖連接的效率與密度,用戶還可以選擇使用模塊盒,通過MPO電纜來集中管理多個LC或SC鏈路。
結論
簡而言之,隨著封裝密度日益成為關鍵考量因素,LC連接器似乎更有可能在未來競爭中脫穎而出。其緊湊的設計使得LC連接器成為高端QSFP+、QSFP28以及40GbE或100GbE網絡等高速、高密度應用場景的理想選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GBIC組件的市場獲取難度增加,SC連接器作為業內的標準之一,其地位仍然穩固。
在標準化方面,SFP+和QSFP+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這并不妨礙SC連接器在未來幾年內繼續發揮其重要作用。例如,在配線架等特定應用場景中,SC連接器因其易于在雙工套管中更換電纜的特性而備受青睞。因此,盡管LC連接器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但SC連接器仍將在一定時期內保持其市場競爭力。